外銷企業如何因應CBAM等國際碳關稅

目錄

分享

隨著全球對氣候變遷議題的關注日益加劇,歐盟於2023年推出的碳邊境調整機制(CBAM,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)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規範。CBAM旨在防止碳洩漏,要求外國出口商對歐盟市場的產品支付相應的碳排放成本。對於以歐盟為主要市場的外銷企業,CBAM以及其他類似國際碳關稅政策將帶來重大挑戰與機遇。以下從企業應對的角度探討策略方向。

CBAM的影響範疇

CBAM的初期實施範圍涵蓋鋼鐵、水泥、化肥、鋁材、電力和螺絲扣件等高碳排放行業,未來可能擴展至其他產業。根據機制要求,企業需對輸歐產品的碳排放量進行盤查並支付相應的碳稅,這直接提高了生產成本與競爭壓力。此外,其他地區如美國和加拿大也在研擬類似的碳關稅政策,全球碳貿易壁壘趨勢顯現。


企業的應對策略

  1. 強化碳排放盤查與管理
    外銷企業需盡快建立完善的碳排放盤查體系,依據ISO 14064或GHG Protocol等國際標準準確量化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跡。這不僅是CBAM合規的基礎,也是優化碳排放的起點。
  2. 提升低碳生產能力
    企業應積極投資於能源效率提升與再生能源使用,降低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。同時,應尋求技術創新,開發低碳或零碳產品,以適應未來市場需求。
  3. 調整供應鏈策略
    碳關稅政策強調供應鏈的碳排放責任,企業應與供應商合作,共同減少上下游環節的碳足跡。選擇低碳材料供應商或建立本地供應鏈是有效降低碳成本的方式。
  4. 融入國際碳市場
    若碳減排存在短期挑戰,企業可透過參與國際自願性碳市場(如Gold Standard或VCS),購買高品質的碳抵換額度來應對碳成本壓力。
  5. 建立內部碳定價機制
    企業可採用內部碳定價作為財務規劃工具,提前模擬碳稅對利潤的影響,並作為投資決策的參考,確保財務穩定性。

機遇與展望

儘管CBAM帶來挑戰,低碳轉型也是外銷企業提升競爭力的契機。積極應對碳關稅政策的企業將在國際市場中贏得更多信任與商機。同時,隨著全球低碳經濟的發展,企業將有更多機會開拓高附加值的綠色產品市場。


結語

面對CBAM等國際碳關稅,外銷企業需轉變傳統的成本管理觀念,將碳排放視為關鍵競爭力的一部分。通過全方位的低碳轉型與創新,企業不僅能有效化解政策壓力,更能在全球綠色經濟浪潮中立於不敗之地。

Picture of 思域永續 碳資產管理
思域永續 碳資產管理

我們致力提供最新的資訊和政策,幫助讀者了解永續發展和低碳轉型相關知識。無論您是企業主、專業人士或對環保議題有興趣的讀者,這裡都能找到有價值的內容,共同追求綠色永續的未來。

Picture of 思域永續 碳資產管理
思域永續 碳資產管理

我們致力提供最新的資訊和政策,幫助讀者了解永續發展和低碳轉型相關知識。無論您是企業主、專業人士或對環保議題有興趣的讀者,這裡都能找到有價值的內容,共同追求綠色永續的未來。